意识工作的一般模式(底层原理)

讨论 藤蔓绕竹
Lv2 初级炼丹师
发布在 综合   1018   0
讨论 藤蔓绕竹   1018   0

长久以来,在广大民间爱好者之间,一直存在着如下观点:

1.强人工智慧(AGI)实现的关键在于意识,甚至有极端看法认为,意识的实现就等于强人工智慧的实现

2.意识的关键在于尚未发现的底层原理,因此很多人大开脑洞,把意识归结为量子现象,甚至于超自然现象。很多人至今相信,人类永远造不出强人工智慧,因为机器永远不能实现意识

本帖就是为了纠正这两种常见的误区

首先,意识的底层原理早已阐明,不是什么量子现象,更不是超自然现象,它甚至不是一个细胞水平的现象,而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宏观系统现象

其次,即使在电脑上成功模拟出了意识,也不等于强人工智慧的实现

以下详细说明

意识工作的一般模式:

近年深层学习火热,导致一系列深层学习的从业者、支持者忘乎所以,大肆吹捧深层学习,同时尽其所能鄙视基于ifelse规则的传统AI,大有把符号主义踢出AI行业之列的势头。

讽刺的是,现代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,意识的底层原理,还就是一个接近于ifelse的原理:判断-执行,跟联结主义八竿子打不着。

当然,这个判断-执行比传统编程的判断执行,还是要复杂一些的。

首先,意识的判断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判断,而是一种基于证据累积的判断。具体来说,意识会首先形成一个假设和一个决策阈值,然后根据假设的内容,对准相关的大脑区域,搜集支持它和反对它的不同证据(支持和反对都是基于逻辑因果规则)。一旦支持证据累积达到阈值,就做出肯定判断,同时执行预定的命令。反过来如果反对证据达到阈值,就做出否定判断,不执行预定的命令。

在意识的过程中,有一个普遍现象是速度准确权衡,判断越快,准确性越差,这一点大家平时都有体会,不管是身体动作还是思维、决策等心理活动,都是准备时间越长,越不容易犯错,越是仓促越容易出错。

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,意识在判断的时候不是封闭的,除了它有意搜集的证据,很多杂七杂八的讯息也会挤进来影响判断,例如直觉、情感欲望、甚至系统固有的噪音。判断时间越短,意味着意识设定的决策阈值越宽松,那么这些干扰因素的破坏性也就越大。以系统噪音为例,你设置的阈值低,偶然的波动就很可能超过这个阈值,导致错误反应,如果阈值很高,那么偶然波动就基本不可能超过阈值

此外,意识在工作的过程中,不是把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判断上,它也会分出一部分资源去注意环境,如果环境中有什么突发事件,意识可以随时终止当前的判断去执行跟环境相关的判断。

这体现出意识工作的灵活性:它的主任务随时可以取消,随时可以改变,而不像电脑那样只能按顺序执行任务

由此可见,意识的底层机制其实非常简单,它就是一个ifelse式的判断器,只不过这个判断器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灵活性。很多人就会有疑问,那为什么我们平时感觉到的意识功能如此复杂?

这其实是因为,人的大脑整体非常复杂,大脑有几十个不同的区域,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任务。大脑要感知环境,要形成抽象命题认识,要决策,要记忆,要管理情绪,要制定行为计划,要执行行为,要处理冲突,要纠正错误……而这一切往往都要靠意识来执行,所以意识的工作就显得非常丰富,但实际上意识的工作无非就是收集证据做出判断→执行行动,只是在不同的任务情境里面表现不一样

明白了这一点,就知道为什么意识不等于强人工智慧了。把强人工智慧比作一台车,意识就是它的司机,光有司机没有车,是不可能完成载客、载货等任务的。要实现强人工智慧,不能光模拟意识,而要把大脑的决策、思维、记忆、情绪等配套的功能都模拟出来,它们在意识的控制之下活起来,成为一个像人一样的智慧体。

版权声明:作者保留权利,不代表意本站立场。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站以及作者。

参与讨论

回复《 意识工作的一般模式(底层原理)

EditorJs 编辑器

沙发,很寂寞~
反馈
to-top--btn